内容摘要:今年的梅雨季感觉格外的短暂,雨还没下几天就已经入伏了,之后将会是长时间的高温天气。而温度过高也给农作物打药带来了不便,也极易发生药害。在夏季,怎样打药才能避免药害,并且提高药效呢?(草坪药害可点草坪出药害了怎么办?)
避开正午高温强光时喷药
在中午前后温度正高、光照正强时喷施化学农药,一是药剂挥发性强,极易造成药害和施药人员中毒;二是大部分害虫都躲于阴凉背光处,喷药不易击到靶上,同时农药分解快、挥发损失大,防虫效果并不理想。
夏天高温季节,打药时间应该在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4点以后,切不可中午打药。
选择无雨的阴天喷药
如果是晴天,应抢在日出后上午8-10时或日落前无露水下午5时以后、害虫活动正旺时喷药。风力较大时,应停止喷药,否则会造成喷药不均匀,也容易引起药害。
不可仅按稀释倍数确定每桶水的药量
大多数人习惯于按稀释倍数计算每桶水中兑多少药剂,其实这并不太靠谱。之所以要控制和计算药箱中添加多少药剂,是因为要计算好单位面积中的植株需要多大剂量的药剂,以保证良好的药效,和对植物和环境的安全。
按稀释倍数在每桶水中添加多少药剂以后,还要计算每亩地需要几桶水、喷洒行进速度等细节。
最合理的举措是选择喷雾性能更好的器械,或者按产品说明书兑药,仔细喷洒。
切勿随意提高药液浓度
有的农户为提高工效,或者出于增强防治效果考虑,常增加农药用量,减少农药稀释倍数,随意提高药液浓度,即使在盛夏高温季节仍然如此。但是由于烈日高温下水分挥发很快,如果喷施的农药浓度过高,很容易对植物叶片造成药剂伤害。
选用速效性、内吸性强农药
选用速效性和内吸性强的农药,在使用后4-5小时,其大部分有效成分可被作物吸收到内部组织,即使下雨仍可把害虫、病菌杀死。
打药时可加入助剂、粘着剂等
可湿性粉剂农药的黏附力差,而且对于马铃薯等作物叶片有绒毛,农药不易附着,可加入助剂,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。
打药时喷头应跟靶标保持距离
药液从喷头喷出以后一边和空气对撞而破裂成更小的液滴一边前冲,一路跌跌撞撞的结果是雾滴越来越小。也就是说在一定距离范围内,离喷头越远,雾滴越小。小雾滴更容易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。一般来说,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喷头要和靶标保持在30~50公分的距离,机动喷雾机则要保持在1米左右的距离,根据喷雾器及其喷头的性能,摆动喷头让药雾飘落在靶标上,药效会更好。
适情况判断喷雾雾滴大小
雾滴并非越小越好,雾滴大小和其能否更好的分布、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有关。如果雾滴过于细小就会漂浮在空气中而难以沉积在靶标上,这肯定会造成浪费;如果雾滴太大,滚落在地面上的药液也会增加,也是浪费。
因此,要根据防治对象及其所处的空间环境选择合适的喷雾器械和喷头,在相对密闭的棚室中防治病害和白粉虱、蚜虫等微小的害虫时可以选择烟雾机,在露地防治这些病虫害的时候就得选择雾滴大一些的器械和喷头。
确定喷药的安全间隔期
一般高毒农药的残效期为1个月以上,高效低毒农药的残效期为7-10天。因此,夏季高温季节施药,更要注意兑足水量,保证稀释倍数。忌桶内药液过满,如果喷雾器盖子封闭不严,在打药行走过程中药液会溅出沾到身上,高温季节很容易造成人员中毒。正确的做法是,配药时桶内药液的上液面,应在刻度线以下,而且盖子的封闭圈必须完好,确保盖子封闭严实。
农药混用注意事项
农药混用是常见的农药使用手段,农民朋友为了方便和节省人工,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经常会把几种农药混在一起施用,但不是所用农药进行混用都是有效的,农药混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不能起化学变化,如沉淀等;
混用的农药不能提高毒性;
混用的农药物理性状应保持不变;
混用应具有不同作用机理或防治对象。